4月15日上午,山东大学辛公明教授受邀在12号教学楼211教室作学术报告。交通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相关学科教师参加,报告会由学院院长李波主持。
辛公明作了题为“电子器件先进热管理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他围绕热科学、热能高效利用技术和先进热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展开讲述。他指出,伴随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数据中心能耗攀升,散热问题已成为电子器件发展的关键阻碍,通过谷歌AI系统用电量与河南全省用电量相当这一数据,直观展现了电子设备热管理的重要性。随后,他详细介绍了自然冷却、液冷等多种散热技术的特点及应用场景。
接着,辛公明重点阐述了团队在微通道散热技术上的研究成果。针对微通道压降高、温度不均的问题,团队采用凹槽设计、拓扑优化等方法,提升了换热性能,探索了非机械泵驱动方案,开发了新型三维芯片冷却技术。在应用层面,他分享了与浪潮、阿里的合作项目,以及在氧化镓热管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他介绍了山东大学核科学领域的布局,期待与我校加强交流合作。互动环节中,与会人员踊跃提问,现场交流氛围热烈。
此次学术报告会得到了我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报告不仅为师生提供了与专家交流的机会,还为相关学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这为我校在电子器件先进热管理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辛公明,工学博士,山东大学教授、博导,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党委书记,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热科学与智慧能源系统山东省重点实验室主任、航天器热控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入选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八届、九届、十届委员会委员;济南市政协委员。主要从事热科学、热能高效利用技术和先进热管理等方向研究。2004年7月—2008年5月曾赴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中心留学,参加丁肇中教授主持的国际大科学工程-AMS热系统设计研究。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类项目、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等纵横向课题研究,累计经费超4000万元。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山东省集体一等功1次,发表高水平论文120余篇,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主持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教研项目,曾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山东省一流课程负责人,曾获“山东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山东大学先进教育工作者”“山东大学教学能手”“我最喜爱的老师”“创新教育优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作者:李锋 冯荣越
摄影:王广帅
初审:李锋
终审: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