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山东理工大学爱之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德州市武城县四女寺镇明德小学成功开展了第三期美育课程,此次课程主题为“敦煌莫高窟石窟造像及壁画制作”,主讲人卢子文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场跨越千年的艺术之旅。
课程开场,一幅敦煌莫高窟冬天的照片引发了孩子们的思考:为何历经千年,敦煌壁画仍保存完好?答案就在敦煌干燥的气候,降水量小、蒸发量大的环境成为了壁画长久留存的天然保护罩。紧接着,展示的敦煌秋天美景,让孩子们领略到这座古老城市的迷人风姿。
主讲人卢子文从石窟的开凿、造像的制作、壁画的绘制以及粉本与画稿这四个关键方面,为孩子们揭开敦煌艺术的神秘面纱。石窟开凿并非易事,需经过整修崖面、凿窟、塑像和壁绘,再到修造并装饰窟檐或殿堂等一系列复杂程序。造像制作因地制宜,中国各大石窟因石质土质和崖面结构的差异,方法各有不同。
壁画绘制更是精细繁琐,首先要做地仗,通过粗糙泥层、细泥层和白粉层等至少三道工序来平整墙面。敦煌部分壁画极具写意风格,既注重细节又强调整体气势,深受中国传统气韵美学的影响。除了壁画,藏经洞里的大量纸本画稿也与最终的绢画紧密相连。而敦煌壁画的临摹创作,是一个不断传承发展的过程。自敦煌研究院成立以来,常书鸿等一批老先生致力于临摹壁画,守护和传承着敦煌精神。这种精神,是一代又一代敦煌守护者不畏艰难、坚守大漠、默默奉献的真实写照。这种精神值得孩子们学习传承。
课程尾声,主讲人卢子文总结道,敦煌莫高窟具有无可估量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承载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厚重记忆。从石窟造像到壁画绘制,无不反映着各个时期人类的技艺、社会关系、意识形态和审美取向。同时,它也展现了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融合。直至今日,敦煌艺术依然蕴含着无尽的养分,等待着孩子们去发掘、汲取。
敦煌莫高窟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它承载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记忆,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到今天我们仍需要保护和传承。此次美育课程,让明德小学的孩子们深深感受到敦煌艺术的魅力,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种子,相信在未来,他们会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让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作者:王成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