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假期|巧手剪出快乐,指尖传承艺术

发布者:交通-信息宣传中心发布时间:2023-07-22浏览次数:10作者:秦璐芸 孟翔涵

剪纸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又是比较普及并且易操作,较适合中小学生的活动。七月份,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爱之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德州市武城县明德小学开展支教活动, 7月19日,实践团将剪纸引入校园,开设剪纸课堂,传授学生剪纸艺术,品味传统文化,打造趣味生活。

课前,实践团成员为学生耐心讲解剪纸发展历史、剪纸寓意、剪纸分类、题材、常用剪纸方法以及剪纸纹样处理技巧等知识,分享自己学习剪纸时发生的趣事,并展示自己创作的剪纸艺术作品,激发学生对剪纸艺术的浓烈兴趣。

讲述部分结束后,进入剪纸体验环节。学生拿到剪纸材料后,实践团成员就“福”字剪纸和鱼型镂空剪纸,从折纸、标记线条、比例控制、运刀技巧等方面进行手把手指导。经过一定时间摸索,学生逐渐掌握剪纸基本技巧,一剪一裁,耐心细致。实践团成员也时时关注学生动态,在一旁帮助、鼓励、引导,有教无类,根据实际情况保证每位学生感受、享受剪纸。

    民间剪纸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寄托情感。经过实践团成员讲解,学生了解到一个简单的“福”字,包含很多寓意,不仅代表人们在物质上的追求,还代表人们在精神上的追求,寄托对幸福生活向往,万家祈福,祝愿中华繁荣昌盛。成员引导学生体会到剪纸的深层意蕴后,学生对剪纸的态度平添几分严肃。

中国剪纸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通过此次剪纸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有利于他们感受中国剪纸蕴含的浓郁魅力,增强传统文化认同感,筑牢民族团结意识。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使学生从小树立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推动非物质文化走进校园、发扬光大,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留下美好印记。

 

作者:秦璐芸 孟翔涵

摄影:杜秋仪 秦璐芸

指导老师:吕科晨

编辑:李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