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追忆先烈事迹,牢记初心使命——“蓄电启航”实践团赴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学习红色精神

发布者:交通-团总支发布时间:2019-08-02浏览次数:75作者:学生第三党支部

伴着午后的阳光,蓄电启航山东省新能源汽车废旧电池处理调研团在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王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朱老师、辅导员周老师的带领下,在调研完中通客车后直接来到了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的孔繁森同志纪念馆进行思政课社会实践调研。同学们有序入场参观,开始认真从朱老师和馆内讲解员的讲解。

参观过程中,马克思学院朱阿丽老师为团队讲解孔繁森同志的感人事迹。孔繁森(19447-199411月),男,汉族,中共党员,山东聊城人。1961年,17岁的 孔繁森光荣参军,在部队连年被评为五好战士19669月,孔繁森光荣地加入 中国共产党。1969年,他从部队复员后,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并写下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1993年春天,年近50岁的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书记。1994年,他亲自去新疆西南部的塔城进行边境贸易考察。19941129日,他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孔繁森同志一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为了他人幸福,自己节衣缩食、挨饿受冻,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党的群众路线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与作风。正如孔繁森同志所说西藏缺少干部,急需救援,我这样的年轻干部不报名,难道还让党点名?再说,谁还没有家庭,如果以此理由不去西藏,党交给的援藏任务谁来完成?当代大学生也应具有这种敢为人先、甘于奉献的志向和勇气。孔繁森同志一生两袖清风,他可能为给人们留下物质财产,却为后人留下无尽的精神财富。

孔繁森做过的好事说不尽,道不完,希望大家能和孔繁森一样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献自己绚丽的青春;同时学习他的大爱精神,把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当作自己的亲人朋友来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