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洒阜平,用爱心谱写美丽篇章——我院“情系阜平,共筑中国梦”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8-13浏览次数:253作者:

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淳朴热情的老农,17天的奉献,生动活泼的课堂……这一个又一个的场景,交织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织就了志愿者们情洒阜平的美好回忆。

真情准备,力争在实践活动中做奉献、长才干、增见识

2013429,山东理工大学交通学院宋时莲同学只身来到河北省阜平县八里庄。从踏上阜平土地的那一刻,艰苦的生活条件深深印在他的心里,来此支教的想法也萌然而生。

回到学校,宋时莲就开始策划到阜平支教的相关事宜。他主动与阜平县八里庄小学联系,获得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他与同学进行人员选拔,组建起一支由14人组成、各方面素质较高且乐于奉献的支教团队。团队成员各有分工,共同合作,认真制定具体的实践方案,并进行了反复论证修改。在所有队员的共同努力下,“情系阜平,共筑中国梦” 社会实践服务团正式成立,于720日晚踏上前往河北省保定的列车,开启这次爱心之旅。

深情付出,努力贡献革命老区教育事业

“学习就是为了从大山里走出去,改变贫穷的面貌,实现自我价值,更好地为社会作贡献。希望孩子们珍惜此次上课的机会,从大学生身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发挥社会正能量,共筑中国梦。”721日上午,“情系阜平,共筑中国梦”社会实践服务团队在河北阜平县八里庄小学举行支教开课典礼上,阜平县教育局局长甄淑平动情地说。

经过2天的走访宣传,成员们共招生186名,设立二年级到初一共六个年级,开设趣味语文,奇妙数学,启蒙英语,音乐,科学,体育,手工,心理辅导,历史等课程。

由于实际招生人数远远超出他们计划的108人,成员们连夜修改方案,使所有的孩子都能顺利进入课堂,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三四个人挤在一张桌子上,板凳不够,他们就自己从家里带板凳来上课。附近村庄孩子为了能够按时上课,早上六点就起床,走山路来到八里庄。有一次,一个孩子走了十里山路来上学的孩子,因为教室太满无法上课,当时眼泪就夺眶而出。

为了更高效地教育这些大山里的孩子,723队员们与在阜平县西刘庄小学进行义务支教的华中师范大学“蒲公英计划”服务团队取得联系并进行交流。大家围绕几日来支教出现的主要问题、教学方法、教育状况等方面交流了经验与看法。

团队成员用心投入、教学相长,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在充分挖掘孩子们潜能,提高孩子们的综合能力的同时也不忽视生活中细节的交流与沟通,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融中释放出光亮和力量。

倾情奉献,积极争取改善老区教育条件

七月是这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孩子们大多走山路来上课,有些体质较弱的孩子出现中暑现象,团队的医护人员对他们进行急救,并精心照顾他们。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教室炎热的问题,成员们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经过多方努力,民泰(天津)贵金属经营有限公司为八里庄小学每间教室安装了电风扇,并捐赠了众多文体用品。

鉴于教室的桌椅破旧、损坏比较严重的情况,该团队积极与格力集团进行协商,最后格力集团终于被同学们这种奉献的精神打动,也积极投入到为贫困地区教育做贡献实践中,为八里庄小学捐赠了200套桌椅,切实改善了教学设施。

支教期间,团队成员了解到当地不少学生由于家庭困难、学校离家较远等原因,上学期间中午有的学生仅从家里带着咸菜、馒头充饥,有的家长给一两元钱在学校周围买点吃,很难保证正常的饮食,不仅影响到了孩子身体健康的成长,更难以保证良好的学习。鉴于此,团队通过多方努力,终于同中国慈善基金会取得联系,把相关材料提交给中国慈善基金会免费午餐项目有关负责人,并赢得了中国慈善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中国慈善基金会表示,将于今年91日开始陆续为八里庄小学所有师生提供免费午餐,还有冰箱、消毒柜、碗筷等用具。同时,在支教成员们的不懈努力下,阜平县教育局也表示今年将会在八里庄小学修建一个600平米的餐厅。

队员们在支教的同时还不断对当地农村教育现状进行调研,并通过各方努力切实争取为改善当地的教学环境做出一点贡献,把自己青春和力量奉献给大山里的孩子们

动情回忆,永远铭记住实践中感人的点滴

每天放学,队员们都走十几里的山路护送孩子们回家,风雨无阻。有一天刚走到半路突然电闪雷鸣而且还下起了冰雹,孩子们都没带伞,两个队员在路上拦了一辆面包车,把孩子们安全送到家。

支教成员赵静说,每天她都要负责送一个村的孩子回家,要走4里山路。她班里的一个小男孩,每天他都拉着她的手,就算她的手里都是汗水也不松开,和她聊着天一直走到家。结业后,那个孩子给了她一副画,虽然不是专业的,但是能看出来非常用心,这是她认为最贵的一幅画,因为这是孩子的一片心。

没有宿舍,成员们把教室里的课桌拼成简易的床,十一个人挤在一个屋子里睡通铺;没有食堂,队员们自己做饭,还在上课时间不间断给孩子们提供热水;当得知此次实践活动的费用全是由支教学生自费后,附近村民每天免费为同学们送来蔬菜、馒头等物品。

临走的时候,当地的村民激动地握着他们的手说:孩子们,咱们这山里穷,你们来受苦了,但是我们这里的孩子需要像你们这样的大学生的帮助,希望你们明年再来。

很多孩子跑了十几里山路来送他们,孩子们哭成了泪人:“老师, 你们再多住几天吧,老师你们别走……”稚嫩的声音触动着每个人的心底,队员们也泣不成声。

队员们说,他们并没有觉得自己多么伟大,就是按自己的内心去做,希望自己确实能做点什么,哪怕是影响一个山区的小孩子,都会让自己心境坦然,总之,能踏踏实实的做点实事,就足够了。回想起两个多星期的支教,虽然艰苦,却是他们一生难忘的记忆。

这个七月,或许依旧是炎热的天气,依旧是无聊的假期,而对于支教的队员们来说,他们的人生变得更加充实。支教的日子,或许辛苦,或许艰难,但他们坚持着自己的承诺,用心对待每个孩子,用爱心谱写出了美丽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