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给力”助成长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3-04浏览次数:119作者: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本科生班级导师制初显成效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本科生班级导师制自20101118日正式启动以来,受聘的29位班级导师按照工作要求,充分发挥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指导作用,积极落实创先争优活动与学风建设活动紧密结合的工作部署,在指导学生学习发展、浓厚班级学习氛围、优化学风建设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启动仪式后,在短短2周多的时间内,受聘导师均与所带班级学生见面。导师们有的采取直接与全班同学见面交流的方式,有的采取先与班级学生骨干接触,了解班级情况,然后再与全班同学见面的方式,有的采取先用QQ群聊天了解情况,再与同学见面的方式等等,可谓形式多样,足见导师们多么用心。导师们往往通过简洁的自我介绍,迅速拉近与同学的距离,再通过自身学习成长经历、人生感悟等,与同学们进行心贴心的平等交流,在看似随意的交流中,对同学们如何度过大学时光、如何设计学业生涯、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学习状态等疑惑,进行了初步解答。如校长助理邹广德教授已经先后5次深入所带班级与同学们交流,要求同学们写一份《十五年以后的生活状态》来描述一下自己所期望的生活,详细说明要实现这种理想生活现在该干些什么。“有了目标就会有动力,有一个明确的前进方向。我不能肯定的说写了的同学一定会比没写的同学将来更成功,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对于你个人来说,现在就规划了肯定比没有规划要成功,旨在激励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教授如是说;学院院长任传波教授把所带班级的学生看做自己的孩子,他与同学们交流说:“我的女儿现在和你们一样上大学二年级,每次回家在探讨一些问题的时候也产生一些分歧,批评的声音往往听不进去;但是,你们也有你们的优势,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如果再加上知识做基础,你们肯定大有作为;你们的父母和我的心态是一样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光明的前途”;车辆工程系主任副主任刚宪约博士在主题班会上,给同学们读了李开复写给女儿的一封信,并对信里的一些观点在班内展开讨论,让同学自己领悟应当怎样度过大学时光,才能无悔于自己的青春;柴山老师在广泛征求同学们基础上,把班级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都有学习骨干带领,这样形成了人人抓学习,组组促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上学期末,班级导师深入班级进行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近百人次,体现出了班级导师的高度责任感和务实奉献精神。

导师的到来,到底能给学生们带来什么?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广大同学。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广大同学对这项措施的反馈信息。同学们普遍反映,最初担心导师制会不会是形式大于内容,走走过场而已。当自己班级的导师一次次走进班级,与大家进行交流时,同学们才真正相信,平日里感觉与自己相距甚远的校院领导、知名教授、博士等老师,就实实在在的在同学当中,与自己零距离。而且,当班级或同学自己存在的问题、疑惑被导师指出、解答后,同学们心里感觉亮堂了,劲头自然也就足了。导师们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的同学把导师比作一盏明灯,为他们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校长助理邹广德教授担任导师的车辆工程1001班有位同学这样说道:“当我们得知我们的导师是学校领导,而且是科研成果颇丰的教授,所以感觉既紧张、又兴奋。然而老师第一句话就是‘我不是来管大家的,是来和大家交朋友的,咱们是平等的。我之所以能给大家当导师,是因为我经历过,比较有经验。’这样一下子拉近了老师和我们的距离,现在老师不仅是我们的导师,更是我们的益友。”

    导师辛勤的付出、精心的指导,已经在所带班级、学生面上,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对学生个人来讲,用同学们的话说,不仅在学习上获得了有效指导,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有了依靠,自己的方向感更强了;对学生班级来讲,班级学习氛围、团结向上的气氛更加浓厚,班风得到进一步优化,最明显的变化是,09级学生与老师交流的多了,自觉上自习的多了,玩电脑的少了,学习主动性强了。为巩固工作成果,促进导师制工作深入推进,上学期末,学院在跟踪班级导师制工作推进情况的基础上,发出了《致广大班级导师的一封信》,连同新年贺卡由各班级学生送到每位导师手中,对广大导师工作上的付出表示感谢,对深入推进工作提出了希望要求。新学期前夕,学院班子召开会议,落实校党委扩大会议精神和学校学生工作会议要求,研究确定年内继续围绕优良学风建设中心,与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继续深化班级导师制工作,强化“爱心”和“用心”的工作要求,着力改进教风和工作作风,进一步优化学院教书育人氛围和发展环境,为实现学院“十二五”科学发展、建设一流强院夯实基础